[size=3][b] 有关监狱犯人的电影,美国拍得多,也喜欢拍,自然能出质量高的监狱类型片,比如《肖申克的救赎》,《越狱》。 没有社会活动,没有政治权利。 在监狱里,呈现的就是最基本的人性,吃饭,睡觉,攻击。 而攻击的能力直接决定了罪犯在监狱的生活。 在监狱里混得过去,这样的人就是自由的最佳代言人—— 《炼狱信使》 影片主要讲一位背负原罪的拳击手,在全球最严酷的泰国监狱,依靠打拳寻求救赎和重生。 在夹缝中求生存,在拳台上以命搏击。 很难想象,如此重口,戏剧性的故事竟改编自比利·摩尔的亲身经历。 讲真,乍看上去,它和神作《肖申克的救赎》颇为相似。 和前者不同的一点,本片更强烈,更直接—— 拳拳到肉,生猛有力,导演不会为了考虑你的观感而手软。 毫不吝惜的展示刺青肉体,也算是狂暴出美感。 还有缝合撕裂伤口的场景,让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到那份撕心裂肺的疼。 此外,拍摄的部分监狱场景是真实的,有些囚犯也是本色出演,打斗场面就更不用说了。 总体看下来,这就是活生生一幅“修罗地狱”图景,让人颇有负担的不忍细看。 它真实又压抑,但也夹杂着热血和感人。 当然了,在满屏的荷尔蒙中,还有少不了的福利。 主人公比利,是一个在泰国打比赛的拳击手。 他的生活充斥着暴力,血腥和女色。 吸毒,酗酒,比利渐渐沉沦,迷失。 猝不及防,他因毒品被捕入狱,这里有十条法则。 如果你不遵守,你非常有可能会死;如果你遵守,那你一定会死。 比利不会泰语,全程靠简短的英文单词,以及比手画脚和人沟通。 他刚进去的时候,承受着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。 脱光衣服,进行各项检查。 条件恶劣,睡觉的时候,是下面这番场景: 为了喝水,犯人要拿着空塑料瓶去接。 说好听点儿是排队,实际是抢,其中,稍有摩擦,一言不合就会干一架。 惹事肯定会被惩罚,比利就被关到巴掌大的“狗洞”里反省。 有人的地方就会分三六九等,在这些囚犯中也是如此。 弱者被勒索,欺压,殴打,甚至被“轮上”。 关键是还没人管。 一个年轻的小弟就不堪侮辱,在夜里默默上吊自尽。 这里的一条人命,轻贱如同一颗稻草。 看过的不少人表示:绝对不想进泰国监狱。曼谷市郊孔普雷监狱,有十条法则:如果你不遵守,你非常有可能会死;如果你遵守,那你一定会死。 讲真,本片算得上是部醒人“反面”教材。 比利虽然没有被上,但他饱受同伴的欺负,毒瘾的煎熬,还有看管人的毒打。 他几次被达到满身是血,不省人事。 最终,他被戴上了铁铸的脚链。 这里的生活暗无天日,为了生存比利向看管人低头,去教训那人指定要处理的犯人。 这一度让他崩溃癫狂。 这般黑暗的环境,换谁都恐惧。 比利在无尽的恐惧中撑不住,用刀片割腕自杀,好在及时被人发现了。 捡回一条命,他决定重拾自己的旧业——拳击。 在拼命争取后,凭借之前的底子,比利如愿进入狱中的拳击队,开始接受泰拳培训。 有人说这是个励志的体育故事,但在我看来,影片的核心不在竞技,在于比利从迷茫,到振作的过程。 “我要打拳,我是个拳击手,给你看,我能打”。 用拳头奋力重击沙袋,满脸鲜血,他在这个熟悉的场地宣泄,直到用尽最后一丝力气。 从挣扎痛苦; 到逐渐享受,他重新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。 过程中,比利交到了朋友,他们同样在拳击中得到了救赎。 在这里要额外说下,泰国确实存在“监狱拳击”,犯人通过赢得比赛,获得奖金和减刑。 如果获得全国冠军,或战胜外国选手,犯人甚至可以被提前释放。 然而,正当比利备战期间,他开始大量呕血。 经医生诊断,这是长期在酒精和毒品的“侵蚀下”,引发的内部出血,比利时刻处于危险中。 面对危机,他只说了句:我要参加锦标赛。 比利为了这一天,等了太久,付出了太多。 终于,他站上了这个众人瞩目的“武台”。 回看全片,这个故事真切又真实,就像一位网友说的,我们何尝不是片中的比利。 监狱里的重重黑暗,就好比现实生活中的无奈,不情愿和身不由己。 面对窘境,作为个人,只能寻找出路,期待着绝处逢生。 真的猛士,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,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。 在社会中奋斗的人们,谁还不是个“勇士”呢? 就算没有比利那样坚实的肌肉,只要你想做,一样可以做到生猛有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