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人之怒》应该算是五一档以来,最“自暴自弃”的电影了。
从阵容上看,导演盖·里奇乃是商业片好手,世纪之交英国影坛的青年才俊。
男主角则是当前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明星杰森·斯坦森;更别说不菲的制作费用,满屏的枪林弹雨、武装对峙的宏大场面。
可《人之怒》在整体表现上,并不尽如人意。
豆瓣评分7.0,大有掉入6分以内的危险;票房层面,上映8天以来,在内地勉强过亿。口碑和票房的双双落败,让人对盖·里奇这部新作的滑铁卢之遇感到诧异。
不过,或许打从一开始,制片方就没考虑它的市场效应,最少在国内是如此。
片名“人之怒”透露着文绉绉的拗口感,连“怒火反击”、“怒火暴击”或“怒火复仇”这种随大流的名字都懒得起;至于和票房直接挂钩的首映日期,竟选择了周一这样的忙碌工作日。
《人之怒》到底失败在何处?它为何只是盖·里奇的一部行活作品?
01
盖·里奇的影迷都知道,他的故事很难说清道明,原因在于他总是把故事揉碎,且插入枝蔓繁多的副线人物,再将线索打乱,洋洋得意地向你妙趣讲述。
在这一点上,《人之怒》还是保持了盖·里奇最基本的叙事套路。影片分为四个篇章,分别是:暗夜幽灵;掘地三尺;一群坏小子;肝脏、肺、脾脏、心脏。
“暗夜幽灵”,其实是将故事的中段部分前置。男主角H进入了一家安保公司,专门运送现钞。在入职考核时,H显得平庸,毫不起眼。
倒车入库的速度过快,显得他毛手毛脚;瞄靶射击时,也几乎射不中靶心。所以最后,H只是勉强过关。
可在一次押解过程中,H和同事遭遇劫匪,其中一名同事危在旦夕。只见H毫不慌乱,技术娴熟地操枪射击,接连将六名匪徒统统击毙。更夸张的是,在另一桩劫持案件中,劫匪单是看到H的面孔,便吓得四散而逃,魂不附体。
H究竟是何方神圣?他既然身手不凡,又为什么装傻蛰伏?
第二部分“掘地三尺”给出了答案。原来H是一个黑社会组织头目,手下狠人无数。可在一次运钞车被劫意外中,由于H的疏忽,儿子被劫匪开枪致死,H也身中数枪,险些丧命。
虽然待其痊愈,H开始召集手下疯狂寻找劫匪下落,但却徒劳无功。直到有人吐露内情,声称运钞公司内部有内鬼,为劫匪团伙做策应后,H决定进入这家公司,掘地三尺,为子报仇。
第三部分“一群坏小子”,则是故事的开端,道明了导致H一家悲剧的祸端如何发生。
原来这帮劫匪并非普通的街头混混,而是对眼前生活感到枯燥无趣的美军退役士兵。他们为了重拾旧日战场上的“激情”,决定用生命做一场豪赌。在不断抢劫的过程中,发生了H的中枪和其子身亡的悲剧。
这帮贪得无厌的退役军人,打算到运钞公司总部干一票大的,不单独劫某部车,而是等所有车辆运钞结束,将仓库洗劫一空。
在此,H、公司里的内鬼,以及劫匪们,三方碰头,共同开启最后的篇章——“肝脏、肺、脾脏、心脏”。
这一章,顾名思义,和人体的五脏六腑有关,乃是当初劫匪枪杀H之子时,后者负伤的位置。最终,H将以牙还牙,让劫匪品尝恶果。
所以,《人之怒》在故事层面有些像《飓风营救》系列和《疾速追杀》系列,都是孤胆硬汉,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不惜以身涉险,最终涤荡全场,傲然独立
如果单从场面和影片的节奏感来说,《人之怒》其实比绝大多数同类影片都要高级,包括以上提到的两个经典系列。
盖·里奇用叙事前置、画面前置等方式令本片始终保持着凌厉的风格。尤其在出色的配乐辅佐下,你能感受到剪辑节奏和声音节奏的强劲咬合。这并不只是踩点剪辑这般简单,而是导演在对声画语言的相互作用达到高度认知之后,才能迸发的创作灵感。
尤其是第一部分“暗夜幽灵”,看似只是在铺垫H的工作日常,可人物对话时的信息厚度,行动中的专业能力,都以一种轻手拨慢水的悠游感,给人以享受。
然而,这些电影技术层面的优点,只不过是盖·里奇的惯性能力,一种在好莱坞框架内完成计件订单的行活而已。
02
但真正喜爱盖·里奇影片的观众,并非只是着迷于他的技术,更是醉心于他在叙事诡计和人物群像上的编织能力。想要明白广大影迷们的巨大失望,这一切可能得从世纪之交,那场弥漫全球的电影叙事革命说起。
2000年左右,不管是在商业电影重镇的好莱坞,还是在有着艺术片传统的欧洲,亦或者魔幻意味极强的拉丁美洲,如何讲故事成为无数电影新秀们探求的课题。
1994年,美国的昆汀·塔伦蒂诺率先向传统电影叙事发难,拍出了惊世之作《低俗小说》。
没过几年,德国的汤姆·提克威在1998年执导了《罗拉快跑》。
再之后,墨西哥三杰之一的亚利桑德拉·冈萨雷斯·伊纳里多在2000年拍出了他的长片处女作——《爱情是狗娘》。当然,还少不了英国人克里斯托弗·诺兰到美国拍摄的,令其一举成名的《记忆碎片》。
这波打着“非线性叙事”风格的影片,让世界影坛为之一新。各国导演们开始用全新的叙事思路对各类题材进行大刀阔斧地尝试。
而中国内地,则在2006年被一个叫宁浩的山西人用《疯狂的石头》引爆,从此一发不可收拾。
而宁浩的“疯狂”系列电影,不管是其非线性叙事风格,黑色荒诞的喜剧类型,还是其对“麦高芬”(指电影中推展剧情的物件、人物、或目标)的熟练运用,皆和盖·里奇脱不开关系。
拍摄于1998年的《两杆大烟枪》,及其随后的《偷拐抢骗》,成为这位英伦痞子炸响世界影坛的双响炮。可以说,直至今日同类型影片中也难出其右。
尤其是盖·里奇的长片处女作《两杆大烟枪》,让一伙不知轻重的街头小混混,在有着黑色手腕的职业赌徒、一帮组织严密的黑人毒贩,以及一群手段残忍的黑道劫匪中兜兜转转,最后竟然毫发无损,反倒是这些一味逞狠的大佬们,共赴黄泉。
这一命运不可控制的荒诞和戏谑,成为盖·里奇那看似玩闹的影像中最令人唏嘘不已的真知灼见。
虽然在其后的数部影片中,盖·里奇将大把时间耗在和好莱坞类型片的博弈上,但《大侦探福尔摩斯》系列、《秘密特工》,以及去年的《绅士们》,还算对得观众,为这位出道即巅峰的痞子导演挽回尊严。
不过此次的《人之怒》依然落入窠臼,除电影技法如上文所言,还算保持着盖·里奇一贯风格外,其余部分则大多不尽如人意。
本片虽然是以杰森·斯坦森饰演的H作为主角,但公司里的女职员戴娜、胆小鬼戴夫、内鬼子弹,或劫匪中的老大杰克森、刺头杨、以及H的几位手下,都有着篇幅不少的戏份。
可他们在影片中悉数成为单薄无趣的工具人,只是供H丧子、潜伏和复仇的对象而已。
最明显之处,便是盖·里奇甚至遗忘了某些角色的存在。比如在第二部分“掘地三尺”中H的几位手下,直到片尾再无出现。
同样,他也懒得解决某些重要角色的性格转变。比如高潮部分的枪战对峙中,戴娜和戴夫分明有所行动,打算参与到反击战中,但盖·里奇竟让内鬼子弹将二人击毙,仿佛只是为了炫耀导演的上帝之手。
要知道,在《两杆大烟枪》中,即使主要人物数量接近二十人,可每个角色的性格转变、荒诞底色,都让人过目难忘。甚至那位毫无台词,只是突然乍起,拿着机枪扫射的昏沉女孩,都可以成为观众们的记忆点。
可在《人之怒》中,除了主角H和反派杨,还有哪位角色令我们留下印象吗?
另一层致命的原因,或许在于《人之怒》的底色和盖·里奇的气质并不相符。虽然《人之怒》主打爽片模式,让一个无所不能的黑帮老大,横扫全场,但是他的目的却是为子报仇,充满悲情感。
所以,你能看出盖·里奇已经很用力地在拨弄观众的心弦,试图将硬汉那沉闷的悲怆底色不断渲染,最突出的,便是片尾H打中杨的四处内脏,仿佛是盖·里奇在片场嚎叫:这么惨这么硬的复仇,难道不值得你们感动吗?
而事实是,我们的确无法对此共情太深。因为这种为斯皮尔伯格、斯科塞斯,甚至是诺兰都稍加擅长的煽情戏码,在盖·里奇花哨的剪辑和跳跃的叙事中很难奏效。
观众为之兴奋的乃是其叙事方式,而非故事底色。
这或许也是盖·里奇人到中年后,不得不面临的窘境。一方面,他想继续保持以往的非线性叙事风格,以及荒诞不经的影像底色;
可另一方面,他又分明有些疲惫,内心开始柔软,想要展露有关俗世人情的情感内核。两者之间如何保持平衡和分寸,以及这种参半的风格是否成立,这个问题,只有盖·里奇自己才能解决。
赞(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