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 » 曹操崛起与袁绍衰亡的战略要地,就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[8P]
本頁主題: 曹操崛起与袁绍衰亡的战略要地,就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[8P]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
盛虾光年


級別:俠客 ( 9 )
發帖:250
威望:110 點
金錢:7767 USD
貢獻:0 點
註冊:2009-05-12

曹操崛起与袁绍衰亡的战略要地,就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[8P]


   
距河南浚县东15里,有一座古城,地处太行山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,东临黄河,西依卫河,是出入中原,沟通南北的咽喉要地,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。东汉末年,北方两大势力袁绍和曹操,与这座古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
西汉初年,汉高祖刘邦置县黎阳。五代十国时,黄河水患频发,后赵不惜动用民力,在黎阳东山崖壁上,凿八丈石佛,祈福护民,名为“镇河大将军”。时至金朝,黄河东移50公里,百姓奔走相告,皆呼:“大将军显灵。”

隋文帝杨坚利用黎阳水运便利,设立黎阳仓,近至河北,远到江淮,堆积如山的米粟均在此囤积转运。据考证黎阳仓面积近8万平方米,共有大小仓窖84个,总储量达3360万斤,可供8万人吃一年。黎阳仓是隋朝八大粮仓之一,古时就有“黎阳收,固九州”的说法。


上图_ 黎阳仓 示意图


上图_ 隋唐大运河 (黎阳仓、回洛仓、洛口仓、广通仓)



汉末,政治腐败,社会黑暗,民不聊生。百姓揭竿而起,组织了黄巾起义。以镇压义军为由,各地官僚借机私募部曲,巧取豪夺,扩充实力。形成了冀州的袁绍、兖州的曹操、徐州的吕布、扬州的袁术、荆州的刘表、江东的孙策、幽州的公孙瓒、南阳的张绣等多股势力。

建安元年(196年),曹操迎献帝,迁都许昌,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。曹操势力盘踞中原,先后击败了吕布和袁术,迫降了张绣,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。建安四年(199年),袁绍一举击败了公孙瓒,占据了冀、幽、青、并四州,成为北方实力最强的军阀,由此,北方形势趋于明朗,袁曹对峙成为当时的主旋律。

建安四年(199年)六月,袁绍抢先发难,统率十万精兵,马匹万余,欲袭许昌,扫平北方。曹操手中只有两万兵马,以少敌多,曹军上下惶恐不安,人心浮动。曹操率军抢先进占黎阳,在黄河北岸建立了一个前沿基地。大将于楚率二千兵马屯兵延津(今河南延津北),东郡太守刘延据守白马(今河南滑县东,黄河南岸)。二人的目的是阻滞袁军渡河,威胁许昌,曹军主力驻守官渡。


上图_ 官渡之战示意图中,黎阳、白马、延津、官渡的地理位置



从地图上看,黎阳在北,往南是白马,白马以西是延津,延津以南是官渡,四地依托黄河,形成了不规则四边形。作为黄河北岸唯一据点,在曹操的作战计划中,黎阳是前哨基地。延津和白马是防御纵深,官渡是曹操最后一道防线。曹操的战略意图很明确,发挥地利优势,消耗袁绍的兵势。

同年十二月,刘备在下邛公然叛曹,手下聚集了数万士卒,并和袁绍取得了联系。为避免两线作战,曹操南渡黄河,率军征讨刘备。建安五年(200年)二月,袁军占据黎阳,将其变成了自己的前敌指挥部,并且派遣大将颜良渡过黄河,直击白马。随着黎阳的易手,官渡之战正式拉开了帷幕。


上图_ 刘备(161年-223年)



刘备的反叛,打乱了曹操的部署,失去了作为战略支撑的黎阳,陷入被动局面。为了争取主动,曹操平定刘备,迅速撤回官渡。在洞悉袁军的动向,听取荀攸声东击西的建议,亲自引兵至延津,佯装渡河北上,意欲袭扰河北。袁绍闻诏,果然中计,分兵西进。

建安五年(200年)四月,曹操见袁绍分兵,派张辽和关羽率轻骑,快速机动,直趋白马。两军刚一接触,关羽阵折颜良,袁军群龙无首,溃败而逃,白马之围遂解,曹军初战获胜,夺回了战略主动,不过袁强曹弱的局面并未改变。


上图_ 白马之战又称“白马解围”,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(公元200年)



白马初胜,曹操迁移当地的百姓,向西沿着黄河撤退。袁绍又派大将文丑渡过黄河,从延津南出发,追击曹军。此时曹操手下只有五六百骑,袁军仅轻骑就有五六千人,外加数量众多的步兵。曹操将辎重遗弃在道路两旁,以此引诱袁军。追击的袁军果然中计,军士纷纷下马抢夺财物,曹操见状,立即组织反击,袁军再次败北,文丑也杀于阵中。袁军接连败阵,士气低落。

七月,袁绍进占阳武(今河南中牟北),袁曹两军进入相持阶段,黎阳成为袁绍的战略后方。三个月后,曹操奇袭乌巢,初冬的一把火,烧尽了袁绍的军粮辎重,也焚毁了袁军的斗志。张郃、高览率部分袁军降曹,还有七万余袁军战死或坑杀,袁绍和袁谭只带了八百轻骑跑回黎阳。


上图_ 袁绍(?-202年),字本初



陈寿评价袁绍“外宽内忌,好谋无决”,不过袁绍南下攻曹,选择蒋义渠留守黎阳,却是明智之举。据《后汉书》记载,官渡兵败后,袁绍退至黎阳。蒋义渠并没有痛打落水狗,而是将袁绍迎入大帐,展现了其死忠本色。袁绍对此十分感动,拉着他的手说:“孤以首领相付矣!”袁绍这才找到安全感。蒋义渠奉命集合败兵,袁军声威复振。这一段史实在《三国演义》也有生动的描写,基本与史实相符。

袁绍虽然兵败官渡,河北四州尚且完好。长子袁潭为青州刺史,次子袁熙为幽州刺史,三子袁尚为冀州牧,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。袁谭虽为长子,袁绍却偏爱袁谭。为扶立袁尚,袁绍将袁谭过继给死去的哥哥。袁绍此举并未消弭两人的不和,反而促使双方拉帮结派,明争暗斗。建安七年(公元202年),袁绍忧愤而死。死前,并没有指定继承人,袁尚在邺城(今河北临漳西南)继承父位,袁谭怀恨在心,自封车骑将军,进驻黎阳。


上图_ 曹操(155年-220年)



九月,曹操北渡黄河,围攻袁谭驻守的黎阳。袁谭兵少,独木骓支,向袁尚求救。袁尚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,又怕袁谭夺下兵权,趁机坐大,于是,留审配守邺城,亲自率军驰援黎阳。曹操猛攻黎阳,二袁连战连败。面对连老爹都打不过的对手,两位后生沮丧不已。

建安七年(公元202年)二月,袁曹两军在黎阳城下决战,袁军依旧不敌,袁谭、袁尚败走邺城。曹军势如破竹,追击碾压,直到邺城下方才止住了脚步。邺城是袁氏集团的大本营,经过多年经营,城高墙厚,曹军一时无法攻克。此时,郭嘉向曹操献计:“急之则相持,缓之而后争心生。”曹操深信不疑,于是割去邺城周围的麦子,撤围而去,静等二袁兄弟阋墙。曹操战略后撤,派部将贾信驻守黎阳,控制黄河渡口,为下一步打击袁氏集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。


上图_ 曹操肃清袁氏在北方残余势力及北征乌桓



建安十二年(207年),辽东的公孙康斩杀了前来投奔的袁尚和袁熙,袁氏集团彻底退出历史舞台。曹操的战略重心转向荆州的刘表和江东的孙权。黎阳失去了原有的战略价值,重新走进尘封的历史,蛰伏待机,等候下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。

汉延康元年(公元220年),曹丕途经黎阳,写下《黎阳作三首》诗,诗中描写了道路泥泞,跋涉艰难,行军困苦的场景。其中第二首诗,王夫之赞日:“一以音响写之,此公子者,岂不允为诗圣。”可见评价之高。

黎阳,作为官渡之战的起点和终点,见证了袁氏集团的衰亡,以及曹操的强势崛起。正如曹丕在《黎阳作》中歌颂的那样,“追思太王德,胥宇识足臧。经历万岁林,行行到黎阳。”曹操击败袁绍后,成为汉末最有实力的枭雄,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,奠定了魏国的基业。



赞(39)
DMCA / ABUSE REPORT | TOP Posted: 11-29 10:54 發表評論
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

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
用時 0.01(s) x3, 11-26 00:10